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废弃的电脑、手机最终都流向了哪里?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生产的绝大多数电子产品最终都变成垃圾流向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了电子“垃圾场”。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为应对数字相关废弃物激增的问题,联合国近日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24》明确指出,中国需要在数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推动循环数字经济发展。对此,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解释,循环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等措施,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发展道路。”
电子垃圾成分复杂,超过一半对人体有害,有些甚至有剧毒。例如一台电脑有700多个零部件,其中一半含有汞、砷、铬等有毒化学物质。电视、冰箱、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含有碳粉等。据联合国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共产生62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回收利用的不足四分之一。
王鹏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我国数码垃圾产生量居世界首位,且增长势头迅猛。“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我国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垃圾问题。这是因为随着数字鸿沟的逐步缩小、居民对数码设备需求的激增,垃圾量大幅增加。”他说。
此外,数字垃圾管理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进口也是发展中国家数字垃圾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
王鹏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特别是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同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如优化计划报废、制定耐久性标准、推进维护权立法等,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数字垃圾问题。继2018年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中国次年与186个参与国修订了《数字垃圾管理有效性公约》。《巴塞尔公约》也进行了修订,禁止发达国家将本国塑料垃圾运往发展中国家处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国内垃圾管理和回收利用技术。”王鹏说。
此外,中国需加强技能发展和正规化建设,解决非正规垃圾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王鹏建议可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工作条件,降低健康风险,并促进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的融合与协作,形成更加规范、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