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比亚迪的“技术鱼塘”策略,把技术比喻为“鱼”,不断培育核心技术,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抓一条。
因此,在比亚迪内部,被誉为“技术大师”的工程师被视为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资产,而他们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了研发上,我们很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坦诚的交流。
没想到,这个机会竟然会降临到我的头上!8月2日,借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解析会郑州站的机会,车智新媒体有幸与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的资深工程师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针对第五代DM在技术上的创新点以及一些舆论上颇有争议的话题,我们进行了清晰的解答。
没错,第五代DM的技术争议主要集中在65L油箱上,比如有网友称只要油箱做大,车子想跑多远就跑多远,言下之意就是第五代DM主要就是把油箱做大了,并没有什么技术升级。
事实上,在沟通会上,比亚迪并没有回避这一话题,而是坦然地对第五代DM技术的升级亮点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述。
首先我想讲一下比亚迪DM混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实现极低油耗的。
不同于日系的油电混动,比亚迪DM混动是以电为主,油起辅助作用,在大功率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大功率大容量刀片电池的支撑下,发动机只专注于在最佳转速和负载下工作,从而支撑P1电机发电,发出的电能直接由P3电机驱动车轮,再加上发动机的单速直驱,从而实现了“串联+并联+直驱+纯电动”四大驱动方式。
第五代DM的升级逻辑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首先这台1.5L混动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到了16:1,最高热效率提升到了46.06%,同样的油耗,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
二是EHS电驱动系统,比亚迪通过“球+柱”轴承、高效离合器、低黏度润滑油、电机超薄硅钢片等技术,进一步降低能量流路中的损耗,系统效率由87.6%提升至92%,功率密度由65kW/L提升至75kW/L。
还有专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的动力型刀片电池,与上一代相比能量密度提升15.9%,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与之前同样的功率。
以上是硬件层面的进步,在匹配的软件层面,比亚迪带来了全新的七合一动力域控制,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掌控整个插电混动系统的“大脑”,在它的指挥下,动力分配、能量回收、电池管理等都能高效运转。
可以看出,第五代DM实现百公里油耗2.9L(NEDC)和综合续航里程2100公里(NEDC),并不是简单加大油箱那么简单,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研发过程,需要前瞻的眼光和扎实的技术功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进行的百公里低电后油耗实际测试中,车智新媒体驾驶秦L DM-i进行了实地测试。按照日常通勤驾驶方式进行测试的原理,全程24℃自动开启空调,SOC低电工况不低于15%,城市快速路行驶占比70%,市区道路行驶占比30%。最终测得的百公里低电后油耗为2.45L/100km。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一款售价仅为十万左右,车辆使用成本如此低廉,且配备全系主流配置的准B级轿车,谁能抵挡住它的诱惑呢?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