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果问过去一年来PC市场上哪个硬件降价速度最快,显示器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在京东上随便搜一下,就能直观的感受到现在的显示器市场行情:24寸1080P 180Hz,548元;27寸2K 180Hz,699元;27寸4K 160Hz,1499元。
图片来源:雷科技
如果三年前有人告诉我,在京东上只要 500 块钱就能买到主流品牌的高刷新电竞显示器,我肯定会问他是不是还在睡觉。而且,降价的不仅仅是入门级 1080P 屏幕,高端的 2K 屏幕、原本定位高端的 4K 屏幕也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价趋势。
此外,显示器的降价趋势并不局限于传统的IPS显示器品类,而是迅速蔓延至近两年才逐渐量产的OLED等中高端品类,降价幅度只能用“跳水”来形容,甚至已经到了与IPS同台竞技的地步。
国产显示器的持续降价,不仅影响国内市场,还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换机潮。
显示器市场加速走向高端
在降价的影响下,国内市场也悄然开始了用户体验“高端化”的进程。洛图科技的数据报告显示,随着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显示器价格的下降,FHD(1080P)显示器的市场销量首次跌破50%。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FHD显示器销量占比仅为48%。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虽然从整个市场分布来看FHD依然是绝对主流,但是QHD(2K)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按照目前的增速计算,最早在2024年第四季度QHD就会超越FHD成为市场销量占比最大的分辨率。
看似仅仅一年时间,QHD就击败了FHD成为新王,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持续了十年的竞争,直到去年显示器市场开始大规模降价,2K与1080P面板价格越来越接近,前者才逐渐占据上风。
另一方面,与高清显示器十年博弈不同,高刷新率显示器的销量在年初便已反超,传统60Hz、75Hz刷新率显示器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市场销量占比仍为21%、32%,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则分别降至13%、17%。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1080P、2K高刷新面板的大规模出货,导致市场价格直接崩盘,在供给远超需求的情况下,1080P高刷新显示器的价格直接从几千元降到了几百元,可以说直接取代了传统刷新率显示器的生态利基。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00Hz刷新率的销量占比已经从1%提升至10%,这一参数的面板数量在近两年内不断增加,价格也与传统显示器相差无几。虽然100Hz距离真正的144Hz高刷新率还有一段距离,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60Hz。因此在价格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都转向了100Hz显示器,这也是传统显示器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真正的高刷新领域,曾经作为高刷新率入门参数的144Hz、165Hz均出现了销量份额下滑的现象,其中165Hz的份额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5%,而180Hz、240Hz及更高刷新率的显示器销量份额则大幅提升。
其中180Hz的增幅最为明显,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2%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6%,高达14%的巨幅增幅,而240Hz的份额也从4%上升至7%。根据调查,180Hz显示器份额暴增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品牌开始批量出货,大量1080P 180Hz显示器涌现,且价格优势明显。
以京东自己的价格为参考,小米24英寸1080P 180Hz高刷新电竞显示器售价549元,而同款24英寸1080P 100Hz显示器售价469元,两者价格相差仅80元。
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带来的“高端”体验已经成为趋势,更有趣的是,在体验高端的同时,平均售价却在下降,这意味着市场竞争已经变得激烈。
新技术日益普及,显示器进入转型期
传统显示器一般指采用IPS、VA、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技术成熟且各有优势。为了满足用户对亮度、对比度、色彩的更高要求,部分厂商逐渐推出了采用OLED等新技术的显示器。
该面板本质上仍是一块液晶显示屏,但由于采用了分区背光技术,在亮度和对比度上远超传统液晶显示屏。在亮度参数上,传统液晶显示屏的亮度一般在300尼特至500尼特之间,少数高端旗舰显示屏可以达到600尼特。这款显示屏的起始亮度为1000尼特,目前市面上部分产品还提供1400尼特、1600尼特的选择。
图片来源:京东
超高的亮度让它在显示 HDR 内容时有着极佳的体验,甚至可以说是显示器市场上唯一一款能够提供真正 HDR 体验的面板(因为其他大部分面板都无法满足 1000 尼特的亮度要求,只有少数几款能够提供 1000 尼特的峰值)。
此轮降价中,显示器价格下降最为明显,其中入门级高分辨率高刷新显示器价格直接降至千元级别,就连高端的4K 160Hz显示器也降价至两千元级别。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如果是两年前,这个价位只能买到普通的4K高刷新屏,亮度普遍在~之间。而且为了最大化释放产能,可以看到非高刷新显示器的价格与传统IPS显示器只相差400-500元。考虑到HDR显示体验的提升,预计会成为更受欢迎的4K入门面板。
图片来源:京东
至于OLED,估计很多玩家都“久闻”它的名字。除了惊艳的色彩、对比度、响应速度,OLED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昂贵。早期的OLED显示器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即便三星、LG等大厂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时,均价也在8000元左右,堪称显示器中的“超跑”。
不过,即便是OLED这样高贵的产品,在这一轮降价潮中也遭遇了损失。首先,三线品牌开始大量推出4000元以下的OLED显示器,使得OLED显示器的入门价格下降了50%。随后,三星、LG等面板大厂也纷纷跟进,进而带动其他一二线品牌纷纷跟进。AOC、ROG等品牌的OLED显示器均价也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京东
图片来源:喵喵折
OLED和OLED均价暴跌,显示器市场进入新一轮变革。传统LCD显示器虽然价格便宜,但各项参数与新技术有明显差异,当新旧产品价格差距较大时,对传统显示器影响并不明显,但当两种产品价格开始趋同时,新技术必然会引发换机潮。
目前,此轮降价潮仍未结束,尤其在中低端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一些品牌加快新品上市速度,加大折扣力度以吸引消费者关注。
国内显示器出口激增,但高端产品仍是一个问题
随着国内显示器价格暴跌,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显示器出口总量也大幅增加,达4966万台,较2023年同期增加13%,出口总额达393亿元,同比增长23%。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不难发现,国产显示器不仅出口总量大幅增长,产品平均售价也呈现提升趋势。随着大陆显示器面板厂商技术及产业升级,显示器产品不再以低端入门级产品为主,采用新技术的产品在总出口量中的比重也开始提升。
不过中高端市场依然被LG、三星、戴尔三家霸主占据。数据显示,OLED显示器线上销量同比增长50%,其中三星占比36%,戴尔占比21%,LG占比19%。这三家厂商的OLED显示器销量占据了整个OLED显示器市场的76%。
图片来源:
在桌面级OLED显示器市场,LG、三星作为主力面板厂商,确实具备很大优势,加上其在中高端市场的口碑和领先技术,成为多数高端消费者的首选。
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OLED市场,在通用显示器市场也同样如此。据统计,在中国显示器线上市场份额排名中,销量排名三星仅排第八,LG则开出前十。不过,在销售收入排名中,三星排名第八,LG排名第五。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可以看出,三星、LG产品均价远高于国产品牌,在中高端市场更受青睐。不过,除了技术和口碑之外,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缺席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AOC,榜单中的小米、KTC、HKC等品牌也以中低端产品为主,3000元以上的产品寥寥无几,相当于在高端市场“隐形”。
对于国产显示器来说,如何打入中低端市场将成为未来大部分品牌需要面对的问题。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只有华硕、AOC等少数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有影响力,其余品牌均以性价比著称。
但随着国内面板厂商新一代产线陆续投产,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可以预见,未来LG、三星、戴尔或将被迫卷入一场新的竞争,而这场竞争的始作俑者,自然是虎视眈眈、抢占高端市场的中国品牌。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