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度较高的轿车入手,在市场站稳脚跟,小米跨界造车的第一步无疑是成功的。而第二款车是SUV,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小米SUV最新谍照曝光,从谍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SUV停在车旁的时候,车身高度并不是很高,结合小米汽车的长前舱设计,新车是不是真的仿照了法拉利复刻呢?
法拉利就是个笑话,不允许任何不利于空间的设计
先说结论,说小米SUV像法拉利,那只是一句玩笑话,新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用SUV的身份,推出一款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的小米车。那么谍照中的高度问题该如何解释呢?排除拍摄角度问题,结合之前一系列谍照,我们来估算一下,看看小米的这款SUV到底有多高。
这个问题通过看轮毂就能解决,因为对于SUV车型来说,车顶从B柱一直延伸到C柱,基本是整车最高的部分,后轮毂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占整车的比例比较高,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小米SUV的轮毂尺寸到底是多少,从谍照来看,至少小米SUV的轮毂尺寸和普通车辆差不多,而从新曝光的谍照来看,小米SUV和MPV相比,都没有那种碾压的视觉效果。
另外结合特斯拉以及不少主流新能源车的设计惯例,同平台同级别的轿车、SUV,后者的轮毂尺寸一般都会比前者大一个档次,也就是说小米SU7的轮毂尺寸是19-21英寸左右(含选配),所以小米SUV的轮毂尺寸会在20-22英寸左右。这也符合量产车的技术限制,因为22英寸基本是“极限值”,使用23英寸的轮毂,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量产和成本控制范围。
巧了,既然说到法拉利,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它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轮子?答案和劳斯莱斯差不多,就是在轮毂部分和车身高度之间打造出1:2的黄金视觉比例。我们仔细算一下,23寸的轮圈直径大概是580mm,轮胎尺寸是315/30 R23,所以轮毂直径加上轮胎高度大概是770mm。法拉利的标准高度是,而且悬挂高度可调,所以答案很明确了。
但在普通民用SUV领域营造出这种视觉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轮毂尺寸极限摆在这里,无论规格怎么改,都很难突破1:2的红线,超过1.6。显然,小米SUV并没有坚守这个比例。但为了保证视觉美感,新车也将轮毂尺寸与车身高度尽量保持在这个比例附近。手工测量以及之前对轮毂尺寸的预估,小米SUV的车身高度肯定是超过1.6米的,但极限可能在1.65米以内。不过新车肯定会有空气悬架,预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这个数值仅供参考。
后排空间更大了,但是空气悬架有必要吗?
上一节我们通过轮毂估算出了小米SUV的尺寸,接下来我们从空间和舒适性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轮毂不宜过大。从后排空间的角度来说,过大的轮毂会导致后排座椅过大,轮拱结构会占用后门的开合面积。从谍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SUV的后门基本完好,只有小部分受到轮拱的影响。如果再看小米SU7,就会发现它的后门轮廓完全不受后轮的影响。
车门的大小和角度不仅决定了上下车的便捷性,还决定了后排座椅的布局。简单来说,车轮占据的空间越大,后排座椅就必须越靠前。那么,小米SUV的后排腿部空间是不是比小米SU7差呢?这个结论是从同一平面的角度得出的,其实SUV的身份决定了它的空间已经不再单单看平面了。因为SUV车身较高,所以留给车内部件布局的空间就更多了,包括座椅。本质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SUV在车身长度上,比轿车略短一些。但车内空间其实更大。所以,提前说明一下小米SUV的车身高度是很有必要的。
回到车辆本身,小米SUV的后排座椅可以升起然后向后移动,从而获得比小米SU7更大的腿部空间,不过这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就是车辆长度至少要与小米SU7相当,不过这个应该问题不大。结合最新的谍照,在一个规整的停车区域,以阳光投射的边缘为依据,小米SUV的长度甚至看起来比小米SU7还要长。至少小米SUV在后排停得相当靠后,所以新车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小米SU7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在车型中,Model Y的车身长度也略长于小米SU7。
拿特斯拉作为佐证,不仅仅是因为车身长度,为了保证后排空间优于同品牌、同级别的车,SUV的后悬架也必须进行调校,简单来说就是后悬架因为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小米,这些品牌都是基于纯电后驱平台打造,从造车开始就强调运动操控,车辆的前悬架已经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所以轴距的变化更多的是因为后悬架,以特斯拉为例,Model Y的轴距比Model 3长了15mm。
虽然小米汽车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参考,但由于车型级别更高、尺寸更大,视觉效果也更加清晰,从多张谍照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小米SUV的后悬相比小米SU7要短一些,短后悬让轴距进一步加长,理论上后排空间更大,这也是正常操作对后备箱的影响。考虑到SUV并没有像轿车那样早早降低C柱,所以后备箱的深度会受到影响,但额外的高度空间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标准装载体积的不足。
不过这种操作的副作用还是存在于底盘上,短前悬长后悬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操控性、前后重量比等,同时照顾到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宝马,短前后悬在设计上有些极端,这种设计风格在A级车或者体型较小的车型上比较常见,毕竟先打造空间再谈悬挂舒适性,对于尺寸并不重要的车型来说,是比较实用的做法。但对于C级车型,甚至是SUV来说,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是不能轻易妥协的。
好在小米车的后悬架是标准的五连杆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占用了不少轮拱空间,但在目前的技术逻辑下,它的调节空间是最大的,尤其是对于大马力后驱纯电动车来说,基本只有五连杆和H臂多连杆两种选择,假设是后者,如果遇到小米SUV的上述问题,那基本就是“躺平”了,因为“焊接”轮胎架的H臂根本就没有给你X、Y轴受力微调的空间。
不过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用上CDC甚至是空气悬架。既然X、Y轴很难玩花样,那就尽量优化Z轴,避免后悬架弹跳太过突兀。它是通用的,不管是H臂多连杆还是标准五连杆,都是可行的。所以回到小米SUV的角度,如果空气悬架在小米SU7,在四驱性能版上只需要锦上添花就行了。对于SUV来说,空气悬架对舒适性的影响会更加明显。至于有无空气悬架差别有多大,就看小米SUV对后悬架的重新调校了。
从难度较高的轿车入手,在市场站稳脚跟,小米跨界造车的第一步无疑是成功的。而第二款车是SUV,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小米SUV最新谍照曝光,从谍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SUV停在车旁的时候,车身高度并不是很高,结合小米汽车的长前舱设计,新车是不是真的仿照了法拉利复刻呢?
法拉利就是个笑话,不允许任何不利于空间的设计
先说结论,说小米SUV像法拉利,那只是一句玩笑话,新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用SUV的身份,推出一款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的小米车。那么谍照中的高度问题该如何解释呢?排除拍摄角度问题,结合之前一系列谍照,我们来估算一下,看看小米的这款SUV到底有多高。
这个问题通过看轮毂就能解决,因为对于SUV车型来说,车顶从B柱一直延伸到C柱,基本是整车最高的部分,后轮毂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占整车的比例比较高,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小米SUV的轮毂尺寸到底是多少,从谍照来看,至少小米SUV的轮毂尺寸和普通车辆差不多,而从新曝光的谍照来看,小米SUV和MPV相比,都没有那种碾压的视觉效果。
另外结合特斯拉以及不少主流新能源车的设计惯例,同平台同级别的轿车、SUV,后者的轮毂尺寸一般都会比前者大一个档次,也就是说小米SU7的轮毂尺寸是19-21英寸左右(含选配),所以小米SUV的轮毂尺寸会在20-22英寸左右。这也符合量产车的技术限制,因为22英寸基本是“极限值”,使用23英寸的轮毂,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量产和成本控制范围。
巧了,既然说到法拉利,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它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轮子?答案和劳斯莱斯差不多,就是在轮毂部分和车身高度之间打造出1:2的黄金视觉比例。我们仔细算一下,23寸的轮圈直径大概是580mm,轮胎尺寸是315/30 R23,所以轮毂直径加上轮胎高度大概是770mm。法拉利的标准高度是,而且悬挂高度可调,所以答案很明确了。
但在普通民用SUV领域营造出这种视觉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轮毂尺寸极限摆在这里,无论规格怎么改,都很难突破1:2的红线,超过1.6。显然,小米SUV并没有坚守这个比例。但为了保证视觉美感,新车的轮毂尺寸与车身高度都尽量向这个比例靠拢。手工测量以及之前对轮毂尺寸的预估,小米SUV的车身高度肯定是超过1.6米的,但极限可能在1.65米以内。不过新车肯定会有空气悬架,预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这个数值仅供参考。
后排空间更大了,但是空气悬架有必要吗?
上一节我们通过轮毂估算出了小米SUV的尺寸,接下来我们从空间和舒适性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轮毂不宜过大。从后排空间的角度来说,过大的轮毂会导致后排座椅过大,轮拱结构会占用后门的开合面积。从谍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SUV的后门基本完好,只有小部分受到轮拱的影响。如果再看小米SU7,就会发现它的后门轮廓完全不受后轮的影响。
车门的大小和角度不仅决定了上下车的便捷性,还决定了后排座椅的布局。简单来说,车轮占据的空间越大,后排座椅就必须越靠前。那么,小米SUV的后排腿部空间是不是比小米SU7差呢?这个结论是从同一平面的角度得出的,其实SUV的身份决定了它的空间已经不再单单看平面了。因为SUV车身较高,所以留给车内部件布局的空间就更多了,包括座椅。本质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SUV在车身长度上,比轿车略短一些。但车内空间其实更大。所以,提前说明一下小米SUV的车身高度是很有必要的。
回到车辆本身,小米SUV的后排座椅可以升起然后向后移动,从而获得比小米SU7更大的腿部空间,不过这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就是车辆长度至少要与小米SU7相当,不过这个应该问题不大。结合最新的谍照,在一个规整的停车区域,以阳光投射的边缘为依据,小米SUV的长度甚至看起来比小米SU7还要长。至少小米SUV在后排停得相当靠后,所以新车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小米SU7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在车型中,Model Y的车身长度也略长于小米SU7。
拿特斯拉作为佐证,不仅仅是因为车身长度,为了保证后排空间优于同品牌、同级别的车,SUV的后悬架也必须进行调校,简单来说就是后悬架因为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小米,这些品牌都是基于纯电后驱平台打造,从造车开始就强调运动操控,车辆的前悬架已经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所以轴距的变化更多的是因为后悬架,以特斯拉为例,Model Y的轴距比Model 3长了15mm。
虽然小米汽车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参考,但由于车型级别更高、尺寸更大,视觉效果也更加清晰,从多张谍照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小米SUV的后悬相比小米SU7要短一些,短后悬让轴距进一步加长,理论上后排空间更大,这也是正常操作对后备箱的影响。考虑到SUV并没有像轿车那样早早降低C柱,所以后备箱的深度会受到影响,但额外的高度空间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标准装载体积的不足。
但这种操作的副作用还是存在于底盘上,短前悬长后悬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操控性、前后重量比等,同时照顾到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宝马,短前后悬在设计上有些极端,这种设计风格在A级车或者体型较小的车型上比较常见,毕竟先创造空间,再讨论悬挂舒适性,对于尺寸有限的车型来说,是比较实用的做法。但对于C级车型,甚至是SUV来说,后排座椅的舒适性是不能轻易妥协的。
好在小米车的后悬架是标准的五连杆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占用了不少轮拱空间,但在目前的技术逻辑下,它的调节空间是最大的,尤其是对于大马力后驱纯电动车来说,基本只有五连杆和H臂多连杆两种选择,假设是后者,如果遇到小米SUV的上述问题,那基本就是“躺平”了,因为“焊接”轮胎架的H臂根本就没有给你X、Y轴受力微调的空间。
不过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用上CDC甚至是空气悬架。既然X、Y轴很难玩花样,那就尽量优化Z轴,避免后悬架弹跳太过突兀。它是通用的,不管是H臂多连杆还是标准五连杆,都是可行的。所以回到小米SUV的角度,如果空气悬架在小米SU7,在四驱性能版上只需要锦上添花就行了。对于SUV来说,空气悬架对舒适性的影响会更加明显。至于有无空气悬架差别有多大,就看小米SUV对后悬架的重新调校了。
模型
2024 款 - 即将上市 预售价
2024 小米 SU7 Ultra
尚未公布预售价格
+ 对比
2024款-纯电动220kW续航700km指导价参考价
2024款小米SU7 700km后驱长续航智驾版
215,900
请求报价
+ 对比
起价 215,900>
2024款-纯电动220kW续航里程830km指导价参考价
2024款小米SU7 830km后驱超长续航高端智能驾驶Pro版
245,900
请求报价
+ 对比
起价 245,900 >
2024款-纯电动495kW续航800km指导价参考价
2024款小米SU7 800km四驱超长续航高级智能驾驶Max版
299,900
请求报价
+ 对比
起价 299,900>
2024 款 - 停产 纯电动 220kW 续航里程 700km 指导价
2024 款小米 SU7 700km RWD 标准版
215,900
+ 对比
2024 款 - 停产 纯电动 495kW 续航里程 750km 指导价
2024 小米 SU7 750km 4WD Max 创始人版
299,900
+ 对比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