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正式受理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的预重整申请。
高合的陨落,被看作是造车新势力商业模式难以为继的一个缩影,可以肯定的是,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残酷的洗牌速度,高合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那么,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呢?从目前最直观的销量数据来看,百度与吉利联手打造的极悦汽车已经到了危险的时刻。
近日,我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位于郑州市核心商圈郑洪城的极悦汽车体验店,更深切感受到,极悦汽车现在的处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危险。
他只是为了卖掉他的车而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极岳汽车现在的销量到底有多差?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极岳01 7月销量为1143辆,1-7月销量为3843辆。相比极岳CEO夏一平所说的要超越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极岳01七个月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及对方的零头。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今年极悦汽车销量能否突破5000辆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年销量不过万对整车厂来说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心知肚明。
在走访了吉悦汽车郑州郑宏城店之后,笔者对这个新品牌目前的经营现状感到震惊,因为它的销量数据惨淡到难以言表,居然还要靠欺骗消费者来卖车。
极悦店位置不错,位于正弘城二楼,直通停车场。相邻的汽车销售店有艾薇塔、岚图、长城等,算是黄金C位。不过,笔者走访时发现,这些店的生意都很差,基本没有顾客自然进店,各个店的销售顾问也无聊地玩着手机,成为当下车市惨淡的一个缩影。
在和极悦01的销售员聊到销量时,他表示上个月政策好,卖了3000多台。听到这个数字,我心里很震惊。经过反复追问,销售员才说3000多台是整个极悦品牌在全国的销量。其实就是刚才说的乘联会公布的极悦01的7月销量,两者之间有2000台左右的出入。
顺着销量话题,笔者进一步询问了极悦01在郑州市场的销售数据,而得到的答案更是离谱,销售员居然说店里每个月卖出四五十辆,几乎每个月都达到这个数据。
事实上,查询易车销售数据库显示,今年2月至7月,极悦01在郑州的上保车辆数分别为4辆、4辆、12辆、8辆、3辆、14辆,加起来只有45辆,平均每月销量7.5辆。同时,据该销售员介绍,除了这家郑宏城店,极悦汽车在郑州还有另外3家销售门店。也就是说,郑州4家门店的销量每月都不足8辆,平均每家门店每月销量不足2辆。
在如今信息数据公开透明的时代,销售人员撒谎是显而易见的,也说明现在的汽车行业是多么的内向,为了成交,信息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
同样在正弘城有直营店的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经理张先生对车智新媒体表示,像极悦这样的门店,一年的租金不便宜,至少在200多万元,运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一个月卖两辆车的销量情况来看,绝对是血亏,这一点毫无疑问。
“一辆车的利润如果低于2000元就是亏本,因为除了房租这大笔支出外,连商场的物业费、水电费、员工工资等杂费都顾不上。像极悦这样的厂营店,全靠厂家的资金支持,普通投资者根本拿不出这个钱,除非厂家补贴。”这位张姓销售经理进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高合在距离极悦店不远的正弘城还有一家直营店,据一位姓张的销售经理介绍,在其“爆红”前的几个月,高合正弘城店平均月销量跌至仅一两辆,最后不得不关店。
历史总是出人意料地重演,在郑州店月均销量仅有2辆车的情况下,极悦还能撑多久?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极悦需要好好回答。
季月的“传递包裹”游戏还能持续多久?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新造车企业的商业模式与传统车企不同,需要拿出创新的产品和模式来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类似于玩一场“传包”的游戏。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参与“传递包裹”游戏,相当于销量数据持续向好,就说明这股新势力的产品和车型有价值,资本市场会持续输血,否则就会陷入困境,类似现在的高合HiPhi。
如今极月正努力将“传包”游戏延续下去,而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接盘”,极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据正弘城店销售小伙介绍,极悦01现在推出1.5万元现金优惠,相当于从21.99万元进一步降价到20.49万元,并且免费赠送首年保险和原装充电桩一个。如果不要充电桩就送5万积分,相当于免5万元电费。
这还不算完,极悦01抄袭了特斯拉“五年零利息”的金融政策,甚至将首付提高到仅需2万元,而销售人员称可以不付首付。另外,销售人员称如果能尽快订车,价格可以商量,暗示这款车的售价可能会下探到19万元左右。
可见,极岳感受到了无限压力。为了不让“传销”停下脚步,不得不选择饮鸩止渴的“以价换量”做法。虽然夏一平曾在媒体采访中大胆表态,称2024年月销破万辆,产品定位要匹配目标用户,不能总是用低价来换取销量。极岳从始至终都想和特斯拉斗下去。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打脸的夏一平只能咽下肚子里的苦水,因为生存比什么都重要,就像逃亡美国的威马创始人沈晖说的,活得像动物一样。
但“以价换量”的副作用无疑是利润的大规模下滑,让企业陷入巨额亏损的不利局面,最终投资人承受不住,只能无奈退出市场,让企业落得如现在的高合一样狼狈不堪。
虽然目前还没有消息透露极岳卖一辆车亏多少钱,但参照月销过万的小米SU7,小米汽车二季度依然亏损18亿元,每辆车亏损超6万元。有意思的是,疑似极岳公关总监的徐继业在朋友圈发文称,小米和雷军卖车亏本就是倾销,这是商人最坏的本性,引发了对徐继业和极岳品牌的新一轮“批判”。
以同为吉利旗下车型、与极岳关系密切的为例,其每卖出一辆车就亏损27万余元。考虑到极岳与均定位高端车,且销量都很差,可以判断极岳每辆车的亏损应该与差不多。
更进一步来看,无论后续几个月的销量是好是坏,对于极悦来说其实都会很“难受”。
一方面,如果后续几个月的销量能比7月的1143辆更进一步,说明“以价换量”的策略奏效了,但同时也意味着继续大幅亏损,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而就看极岳的两大金主百度和吉利愿不愿意烧钱进去,能否等到极岳盈利的那一天。
另一方面,若后续的“以价换量”举措仍无法刺激销量进一步增长,无疑更为危险,说明“割肉”举措无法吸引消费者,相当于“传包”游戏难以持续下去。
品质与口碑严重不成比例
相比最早“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没有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需要资本融资支撑造车,极岳是背景优越的“富二代”,各方面条件优越,背靠百度、吉利两大500强,均有成熟的技术和造车经验。按理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岳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为何富人却输给了穷人呢?
针对这一问题,正弘城极悦销售小伙给出的答案是,极悦01推出的时间比较晚,市场已经被特斯拉和“蔚来、小众、理想”占领,再加上极悦01刚上市时定价比较高,24.99万元起,并不被消费者接受,导致销量不高。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极岳销量不佳,很大程度上和品牌知名度不高有关,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汽车品牌。再者,知名度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极岳的营销不力,它为数不多的几次引起公众关注,都是因为山寨小米、员工维权、CEO夏一平与贾跃亭斗殴、短视频骂网友等。毫无疑问,作为“一把手”,夏一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诚然,以上都是导致极悦销量不如预期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前期极悦的产品质量并未建立起来,虽然其月均销量仅有三位数,但在如此低的销量基数下,不少质量问题被曝出,引发消费者维权。
2024年7月28日,浙江卫视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刊登了吉悦01车主熊女士的离奇经历。她花了近22万元在宁波鄞州天街购买了一辆全新的吉悦01,但没想到第二天后备箱就关不上了,还发现车子有不少历史故障。熊女士坦言,买车之前看重吉利和百度在各自领域的实力,车子主打智能化,但没想到第二天就遇到这么离谱的问题,销售店明知有这么多故障还是把车卖给了她。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极悦01车主王先生身上,浙江广播都市之声主持人小北在节目中接到了他的用车投诉,王先生称自己1月5日提车,到家后发现一大堆不可思议的问题,自己花20万买的新车面临被拆散的命运。
具体来说,氛围灯调成单色后,彩带变成两种颜色,怀疑灯带存在质量问题;车盖油漆存在质量问题,可能是喷漆时底座没清理干净,有凸起的点;扶手箱有多处划痕,车面有凹痕,销售人员称极悦01出厂都是这样;车玻璃上有水印,擦不掉;电动车无法熄火,只能手动熄火。后续解决办法是OTA软件修复等。
我们再来看1月9日在汽车投诉网发布的极悦01车主温先生的用车体验。他购买的这款车型宣称续航里程可达550公里,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实际续航里程只有230公里,相当于打了四五折。要知道广州1月份的气温在15-25℃之间,而车主表示在用车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功能、调低空调温度等。20万元的全新电动车续航里程如此离谱,车主严重怀疑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结合极悦01首批车主的实际驾驶感受,并参考CEO夏一平在极悦01发布会上的金句“我们的智能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不要让你的下一款车成为上一代产品的产物”,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结语】包括高合在内,那些失败的新势力品牌车主的现状到底有多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车子折旧巨大、车机变砖、售后维修不足、无法购买商业保险、后续用车安全性存疑等。从这个角度来看,销量极差的极岳车主在买车时一定要考虑到以上一系列因素,否则只能接受损失。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