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地,小红书对淘宝、京东等众多电商平台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策略。
5月7日,正值618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之际,小红书平台与淘天公司共同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协议,并携手推出了名为“红猫计划”的联合项目。
依据双方的合作条款,小红书用户未来将能通过笔记直接添加链接,实现快速跳转至淘宝的商品页面;同时,商家能够监控用户从被内部推荐到最终完成购买的全过程——此外,淘天将主动承担费用,对小红的推荐笔记进行推广和流量投放。
在一周之后的5月12日,京东官方对外公布,确认了与小红书的合作事宜,同时指出小红书平台上的商品链接能够直接链接至京东的页面。
淘天与京东此次合作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源于对流量增长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它们先前所采取的一系列流量获取策略的自然延续。
但对于小红书来说,这次合作的意义更加重大,更加值得关注。
(图源小红书商业动态公众号)
实际上,这种深度合作显现出小红书在商业战略层面上的重大调整,标志着其已经实现了从本质上向商业化方向的转变。
终究,历经多年,小红书对电商外链一直保持着审慎的立场,且相关政策经历了多次的变动与修订。
如今,小红书不仅向淘宝和京东输送了3亿活跃用户,而且还成功打造了首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深度合作联盟。
然而,问题在于,鉴于广告收入在其整体收入中占比超过七成,小红书此次对外链的开放,虽然有助于提高广告收益的转化效率,却可能对自身构建电商闭环的进展产生一定的拖慢作用。
这种通过流量换取收益的策略,似乎与该平台追求的长期商业化发展方向有所冲突。
而一个最值得关心的问题是:小红书电商,究竟该何去何从?
一个更加务实的选择
与京东相较,小红书与阿里巴巴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为阿里巴巴集团曾对小红书进行过投资——即便如此,小红书与它的投资者阿里集团之间的纽带始终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在过去的数年里,双方既相互试探又保持警惕,特别是在是否接入淘天外链这一问题上,他们经历了多次的来回摇摆。
2018年6月,双方互动的序幕拉开。当时,阿里巴巴为了增强淘宝的内容生态,对小红书D轮融资进行了领投,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开启了内容互通的测试项目,将小红书用户制作的美妆评测内容整合到了淘宝的商品展示页面中。
虽然这项合作仅持续不到一个月,但双方的合作并未就此终止。
2020年8月,小红书迈出了重要一步,首次向淘宝授予了外链的权限,此举使得部分达人得以在直播间和笔记中展示淘宝商品的链接。
尽管如此,此次的合作并未持续太久,仅仅一年光景,小红书便终止了外部链接的接入。与此同时,小红书着手与有赞、微盟等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使得品牌商家得以直接在小红书平台上开设店铺,这标志着其正式迈向电商化的转型之路。
小红书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它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即让平台上产生的推广内容,能够在同一平台上直接实现购买,从而将平台所积累的消费决策影响力转化为自身的商业利益。
(图源小红书公众号)
为了达成这一愿景,小红书于2021年同步实施了“店铺与笔记联动”的策略,简化了店铺开设的流程,并准许商家账号与商品笔记实现直接绑定。
次年又发起的「回家开店计划」进一步向品牌商抛出橄榄枝。
小红书在直播电商领域表现活跃,不仅成功吸引了诸如LV等高端奢侈品牌的加盟,而且还邀请了杨天真、付鹏等知名明星担任带货主播。
电商业务逐步上升至核心地位,小红书的包容性逐渐减弱。
2022年5月,小红书发布了《社区商业公约》,其中明确提出交易必须限定在平台内部进行,并严格规定博主不得将交易引导至站外个人页面、评论、私信等区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小红书旨在将商业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自那时起,小红书持续坚持对站外交易导流行为实施禁令,同时对于向微信等外部平台进行导流活动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导致其电商生态系统逐渐步入了相对封闭的发展阶段。
小红书的电商板块现已日趋完善,其特有的“买手经济”模式有效地激发了一系列消费潮流,而直播销售更是成为电商领域增长的重要引擎。
理论上讲,小红书本应致力于优化自身的闭环生态系统,但为何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选择向外拓展,并与淘宝、京东等众多知名电商平台展开了合作呢?
这背后或许与流量变现的现实考量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电商在2024年的交易总额已达到数千亿,但与那些达到万亿级交易额的电商平台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更关键的是,其增长速度正在逐渐减慢。
从另一个视角分析,小红书未能有效将内部流量转化为实际效益,同时电商巨头们正遭遇流量增长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选择通过外链合作,激活自身的广告业务,无疑是一种更为实际可行的策略。
步步前进,终于开放
小红书为淘天和京东导流,将直接影响其核心广告收入。
广告,作为最直接将流量转化为收益的手段,始终是内容社区获取核心收入的关键途径。
小红书亦不例外,根据广发证券在2024年2月发布的研报,2023年该平台广告营销业务为小红书带来了大约70%至80%的营业收入,而其他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电商领域。
然而,当前其广告业务正面临增长压力。
在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品牌方越来越注重营销效果的可量化。
尽管小红书致力于构建“种草-拔草”的完整闭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该平台输出的种草信息,常常在其他电商平台上实现了最终的转化。
这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尽管品牌商家能够观察到笔记的阅读量、点赞数等前端数据,然而,用户究竟在何处完成购买、实际的转化效果如何、广告费用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这些问题始终难以得到精确的追踪。
这种「只见种草,不见收成」的情况,影响了广告主的投放信心。
因此,小红书不得不开始依赖外部销售数据,并与众多电商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合作,具体包括与淘宝联盟、京东、唯品会等平台分别建立了小红星、小红盟、小红链等联合体。
(图源小红书商业动态公众号)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最初双方的数据开放程度可能并不高。
小红书与淘天共同推出的“小红星”项目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该计划起初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用户在浏览相关推广内容后,在淘宝上的购物行为进行跟踪,以此协助商家对种草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量化。
2023年8月,小红书官方宣布对小红星的使用进行了暂停,其依据是,平台接收到众多用户反馈,指出星任务所回传的数据存在缺失问题,这一情况对统计分析的精确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产生了不良影响。
转变发生在 2024 年,这种数据合作突然变得更为深入。
小红星系统经过一番升级,于2024年2月焕新归来,推出了2.0版本,并将数据抽取的比例上调到了50%。
至同年7月份,新发布的红星3.0版本成功实现了笔记数据的100%无遗漏回传。
这表明商家能够全面掌握消费者在观看种草内容之后的15天里,在淘宝平台上的搜索、店铺访问以及购买等全程行为信息,从而显著增强了广告效果评估的精确度。
从这个视角出发,本次的“红猫计划”无疑实现了重大跨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具体而言,「红猫计划」重申了双方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小红书将提供涵盖阅读、评论、点赞等在内的前链路数据,而淘宝天猫则负责提供涉及进店、搜索、成交等环节的后链路转化数据。
对小红书平台来说,实现外部交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具有深远影响——一旦广告效果能够被精确衡量并直观呈现,品牌和商家便会倾向于增加广告投放的预算,从而为该平台带来更加丰厚的广告收益。
当然,很明显,小红书与京东之间的合作,与「红猫计划」类似。
小红书的商业化悖论
小红书通过与淘天、京东建立合作关系,实际上展现出了自其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开放姿态——从其商业化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这种针对大型电商平台的开放举措,无疑标志着一次重要的转变。
然而,这种策略似乎与小红书旨在打造站内电商闭环的初衷相悖,从而对电商业务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也有评论指出,这一现象可能表明小红书对电商领域的关注度有所减弱。
更有评论的声音惊呼:小红书难道要放弃业务电商了?
确实,小红书的电商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自涉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起,小红书便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电商发展路径。它先是尝试自营电商,继而关闭了“小绿洲”和“福利社”等自营项目,却遗憾的是,这些探索并未能如预期般取得成功。
自2023年战略调整以来,小红书已转变为“生活方式电商”这一独具特色的路径,力图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小红书在发展过程中,既关注服饰、美妆、家居等非标准化产品领域,又致力于依托社区内容生态打造特色商品,力求在标准化商品及低价策略方面与大型电商平台避免直接对抗。
该策略与小红书的“流量平权”理念紧密相连,它旨在削弱头部效应,积极支持与社区氛围相契合的中小型品牌,并通过优秀博主的力量来对接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小红书与一般电商追求全网最低价的做法不同,它更重视商品所蕴含的生活方式价值,主要吸引的是那些更看重商品品质而非价格的消费群体。
此做法虽确保了社区特色并规避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却导致了电商平台的发展步伐减缓。
目前来看,小红书的商家数量与成熟的电商平台相比有所欠缺,商品种类也相对较少,而且其供应链系统还未达到完善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外链确实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与淘天携手,小红书得以完善其电商的电商品类,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小红书平台上的商品将与淘系商品展开正面竞争,消费者在平台内部即可进行价格比较和选择,这一现象或许会降低小红书电商的竞争优势。
此外,外链带来的便利性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加剧了用户倾向于“在小红书上种草,在其他平台完成交易”的行为模式,这无疑增加了实现构建商业闭环这一目标的难度。
不过,目前小红书只开放了部分行业的外链,并没有全品类开放。
未来,外链可能进一步开放,也可能就此停滞——谁都无法预测。
与此同时,小红书也还在加码电商业务。
事实上,自今年起,小红书接连推出了“评论区挂链”这一新功能,开启了服务商招募活动,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致力于不断优化电商的硬件支持;而且,今年小红书还尝试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然而最终却无疾而终。
而这次的合作,是小红书在商业化之路上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
显而易见,小红书正面临商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它必须允许外部链接的接入,同时确保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既要充分利用其推广产品的优势来赚取广告收益,还要着力发展自身的电商平台。
过度开放可能导致失去商业上的自主控制权,然而,若完全封闭,则不得不面对商业化发展的压力。
小红书在“人文精神”与“人间烟火气”等理想主义标签的映衬下,商业化之路始终充满挑战,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一方面,它不愿仅仅成为他人嫁衣的制造者,不愿仅仅充当内容引流的平台,沦为其他电商平台的流量通道;另一方面,若内容始终停留在空转状态,无法实现向高价值商业化的有效转变,那么小红手又如何能够持续支撑起那些极其高昂的“人文精神”和“人间烟火气”呢?
何况,若开放外链,恐怕将给小红书电商实现长期盈利的途径蒙上一层愈发浓厚的疑云。
因此,截至目前,小红书在电商及广告这两个核心内容社区的盈利道路上,正经历着艰难的探索与不断的摇摆——这或许并非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的难题,而小红书所面临的这种纠结状态,恐怕还将持续下去。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