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的过程中,我补充了《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中的估值内容,同时纳入了部分港股数据,由此引来了许多朋友就京东未来经营状况的探讨。
我认为京东今年的经营状况不会太好,送餐服务必定会消耗企业的盈利,不过公司的根基依然稳固。
最近京东公布的半年度经营状况,结果确实不太理想,有的方面有出色表现,有的方面则不尽如人意,呈现鲜明反差。
核心业务商城业绩突出,收入增长达20.6%,而先前市场普遍预测为15%,结果明显超出预期。
销售业绩突出,家电和电子产品表现优异,其市场增长速度已由前一季度的百分之十七提升至百分之二十三点四。
这个突出的成绩,人们都很清楚,是因为国家补贴,投入了巨额资金,这自然会促进消费增长。
所以京东的商城业务不仅卖得多,利润也很可观。
上季度的营业收益为1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增长了39%,并且超出了原先的预测金额20亿元。
此外,收益水平上升了0.56个单位,而对比那些没有国家补贴支持的领域,情况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普通商品例如生活用品和食物之类,涨幅就小很多,由15%上升到16.4%。
这个数据同样可以说明一些情况,外卖服务并未使商城非国家补贴商品的销售量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点外卖主要就是为了吃外卖,并不会顺便购买其他商品。
接下来外卖方面的亏损变得相当严重,上个季度涵盖外卖在内的新业务亏损达到了148亿,这个数额超出了我的预估,而市场一般预计亏损在一百亿上下,或许是因为百亿补贴的影响导致的结果。
真实情况是外卖业务损失了120亿元,仅用了几个月,确实在大量消耗资金,完全符合那个称号。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公司向商家提供资金支持,向骑手发放奖励,向顾客派发优惠,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根据财务报表显示,新业务的利润率仅为负四,意味着每完成一笔交易就要亏损一单。
但是需要留意这笔损失并非挤占了核心业务的资金,核心业务的投入并未减少,成本占比依然在增加,外卖业务的投入完全是独立的烧钱项目。
公司整体开销暴涨百分之六十三,销售费用额外增加了八亿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送餐服务里面。
外界对于京东为何涉足送餐服务曾广泛探讨,看法纷杂,京东方面也间接透露过部分原因,主要考量之一,在于美团等同类电商平台持续侵占其核心业务领域,京东若不采取应对措施则难以维系。
京东整体营收达三千五百六十七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二,超出市场预期两百多亿元,这样的成绩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满意,不过其中实际价值还是存在一些虚饰成分。
超出预期的这两百多亿之中,商城业务增加的部分其实只有140亿,其余大约80亿是外卖送费带来的增长。
但是这个钱并没有留下,转手就补贴出去了。
从收益分析角度来看就更加清楚了,商场和配送环节获得的收益,几乎完全被送餐等新兴业务所抵消了。
商城获利139亿元,物流盈利18.2亿元,两者合计达157亿元,然而新业务出现亏损148亿元,导致集团整体运作呈现负增长,最终整体亏损接近9亿元。
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5.9%,表现尚可,主要得益于商城毛利率增长了0.9个百分点,但费用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营销开支激增151亿,给利润带来了巨大压力。
幸好主营业务强悍,不然京东就真麻烦了。
京东最核心的业务还是其直接运营的网上销售业务,这是它与其他在线销售平台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
许多顾客倾向于选择价格稍高的商品时,会优先考虑京东平台,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送效率高,另一方面是平台自营商品存在假冒伪劣的可能性较小。
这解释了为何在价格战普遍的网购领域,京东自营商品的盈利水平能够稳固,甚至还有增长空间。
肯定存在一部分人,由于各式缘由,对京东并不青睐,不过,其拥趸们的归属感相当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网络零售行业中,这确实称得上是一处引人注目的亮点。
自营经营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初始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并且应变能力不强,在基层市场以及非标准化商品行业,京东明显处于劣势,远远不如拼多多和团体销售。
因此京东持续调整商品布局,意图维系经典商品的竞争力,并促进普通商品的销售增长,然而个人认为此目标实现存在挑战。
京东的物流优势只对高价值商品有效,对一般商品没那么重要。
京东的配送体系也遭遇过诸多坎坷,起初鲜有人看好,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只会持续投入却难见回报的工程,但强哥最终还是坚持将其付诸实施。
京东如今能取得如此业绩,物流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强哥具备前瞻性思维。
后来物流部门也获得了利润,京东明显打算将外卖当作第二个物流项目,希望借此复制之前的成功经验。
现阶段,许多人同样对京东的外卖持怀疑态度,这跟从前对京东物流的看衰情况相似。
两者的路径确实很像,都是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
物流能够直接助力商城发展,能为顾客提供显著的独特感受,能够提升顾客的归属感,外卖是否具备同样的作用?抑或是期待外卖未来真的能成为另一条主要增长动力?
京东当前展现出极大的扩张态势,不仅涉足送餐服务,更将目光投向了酒店旅游、海外商品销售等不同行业,全方位地展开攻势,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京东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进行全面的业务调整。
京东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阿里巴巴若不进行革新,必将逐步走向没落,百度的转型尝试未能成功,如今都难以寻得盈利的好途径,而类似360的企业则干脆放弃挣扎,明白转型已无可能。
美团正在经历蜕变,逐步从送餐业务拓展至零售领域,京东若不进行变革,最终结果不难预料。
既然大家要么转型,要么躺平,最后怎么分胜负?
这事儿并不复杂,投入资金奖励他人是件容易的事,阿里巴巴手头资金充裕,美团同样财力雄厚,关键在于资金发放之后如何应对,能否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维系顾客关系。
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能做到那就有希望。
当前市场的分歧点在于,今年上半年表现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关键在于将来情势如何发展?
关键有两点,首先国家补贴短期内不会终止,京东的核心业务仍将维持良好发展态势,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国家补贴提供支撑,这种情况难以避免。
因此推测今年商场经营,大体上可望实现十个百分点上下增长,第四季度会减慢,国家补贴也需斟酌分量,毕竟财政非常吃紧。
接下来是外送业务,显然不能这样无节制地投入资金,大约百亿元左右的支出属于京东的规划范围,超出这个数额则不可行。
由于京东的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竞争对手的实力也不算太差,而且外卖并非唯一的增长方向,其他许多行业也在同步拓展,因此不可能毫无节制地在外卖业务上投入巨额资金。
此外,所谓“不正当资助引发的恶性竞争”这一说法已进入讨论阶段,表明情况已逼近上级的容忍极限,当前状况已基本符合预期,毕竟基本目标已实现,今后主要还得依靠自身的实际能力。
再这样无节制地竞争下去,其实没有谁真正受益,购买者虽然暂时获利,但这并非良策,经济不可能单靠这种掠夺式增长来促进。
而且再这样打下去,估计就要被约去喝茶了。
接下来,各个参与冲突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损耗,从经济实力层面考虑,都不愿继续战斗。
最终对于出资人而言,就更加不乐意了,获得的收益难以满足奢侈的开销,股份持有者必定感到焦虑。
因此,京东下半年的关键任务,是要在既有业务和新兴业务中寻得一个适宜的支点,既能确保老本营的稳固,又能让新增长点保持稳定,这样就算达到了预期目标。
对于关心京东的人而言,事情并不复杂,只要认定能够实现这个目的,京东就能做到,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还是选美团吧,就这么简单。
至于为什么没有阿里?
关于阿里巴巴,我们稍后再详细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销售商品,而是提供服务,具体是科技服务行业。
我制作了这份《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文档,其中收录了上百家优质企业的资料,同时附加了数万字的分析思路。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社区杰出人才项目涉及京东集团-SW(HK|09618)以及美团-W(HK|03690)和阿里巴巴-W(HK|09988)等企业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