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物流运作状况,相关资料表明全国物流产业在结构性优化过程中保持平稳,特别是乡村物流在电子商务消费等因素带动下持续向好。国家主要领导人强调,城乡经济往来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维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循环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完善乡村运输网络,属于执行国家重要规划,有助于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有利于服务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
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需求分布广泛、单次业务量不大、商品种类繁杂、运输方向多变、价格因素影响严重以及服务可替代性高等方面,这些特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套用城市物流的运营方式,需要探索符合农村物流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乡村货运沟通了城市与乡村货品往来的起始端和末端环节,在整个当代物流运作构造中承担了“毛细血管”的作用,和国内外物流“主干道”构建了支干配合、整体呼应的格局。乡村货运“毛细血管”系统构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能否切实减少农产品流转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工业产品进入乡村的代价。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经常出现超过两成的损失。发达的运输体系可以把零散的农业产出对接到整体化市场,促使个体农户和先进农业模式实现融合,从而充分释放乡村经济振兴的内在潜能和生机;此外,工业产品向乡村普及的加快,能够直接促使农村居民的开支从基本生存需求转向更高质量的消费层次。这种农产品输出与工业品输入的相互往来,正变成激发乡村自我成长动力的关键因素。
近些年,国家促进乡村运输网络快速完善,道路总长度超过四百六十万公里,所有村庄都通了硬质路面。创新了客车运输货物的经营方式,实现了快递服务延伸到乡村,解决了配送末端难题。低温配送支持了网络销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交换变得更为高效。但是也要认识到,目前乡村运输系统存在若干难题,设施分布极不均衡,运输能力分散零散,冷藏设备衔接不畅,支持条件难以满足。
健全乡村运输网络关乎百姓福祉,同时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要突破当前困境,必须实施农村物流“四大策略”,使物流小循环切实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夯实物流基础。依据“县域设立中心、乡镇建设站点、村庄配置服务点”的标准,迅速推进三级物流网点建设。着力提升县级综合物流中心,融合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作用;优化乡镇综合配送站,促进邮政、供销、电商等资源整合利用;健全村级“一个主体多个功能”的服务机制,依托村级商店、党群服务场所等附加物流服务。着力强化低温物流薄弱环节,在优质农林产品主要产地密集设立快速降温库、便携式冷藏站,确保主要产粮区具备完善的低温仓储设备。
优化配置运输能力,发挥倍增作用。推进“集中仓储联合配送”体系革新,推动邮局、快递公司、商业机构建立地区配送网络。推行“固定时间、固定站点、固定路线”的货运车辆运行方案,借助路线调整减少乡村运输开销。研究建立公用运输网络,借助奖励措施促使农民登记为“合作司机”,使闲置的农用三轮车、微型货车等资源接入系统承接业务,达成车辆寻找货物、货物等待车辆的有效对接。
提升科技能力,促进智能变革。通过相关扶持措施,推动先进设施进入乡村,包括自动分拣装置、智能快递箱等,以此增强乡村物流的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能。倡导建立信息互通渠道,整合车辆、货物、需求及物流等多方面数据。在特殊偏远区域,包括丘陵地带、山区以及海岛等地,开展无人货运、低空货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试验,促进无人机降落点、低空信息传输系统、无人货运中转枢纽等基础建设逐步健全,根据不同地域特点,有效解决末端配送的困境。
提升基础建设,提供持续支持。促进发行乡村运输专项债券,鼓励私人资本建立地区运输投资基金。把乡镇村级运输网点加入乡村复兴用地保障名单,可以用废弃的工厂、学校、仓库改建为运输设施。推行“乡村运输骨干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村级服务点管理者培训就业的协助。作者为殷志军,他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楼小明也是该研究院成员,担任正高级经济师职务;此外,楼小明还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