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京东公布了其半年业绩报告,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这一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纪录。第二天,京东正式宣布完成了对香港佳宝超市的收购,这个持续一个多月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
这个节点为何如此重要,香港的佳宝又为何成为焦点?考虑到近年来香港居民前往内地消费,以及内地在线购物平台积极拓展香港市场的报道,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向非常显著,甚至可以说香港的零售领域正经历深刻转型。
香港零售业亟需供应链“活水”注入
香港众多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中,百佳与惠康两大集团合计占据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市场比例。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测算,2020年百佳旗下品牌在香港的市场份额为37.4%,惠康旗下品牌为31.4%,位列第三的华润万家市场份额仅1.1%,而永旺集团的市场占比则为0.7%。
这背后,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供应链和租金。
香港的零售市场体量非常可观,不过随着当地制造业的式微,众多商品不得不从内地及海外引入,尤其是日常用品和新鲜食品,对内地的依赖性尤为突出,这种情况极易造成供应方的独占局面
香港的房租费用非常昂贵,导致超市和零售店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竞争,至于提供优质服务以及改善购物感受等方面,基本上被忽略了,而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又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满意度,特别是对旅行者来说,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和整体感受。
香港零售业的进步和突破,迫切需要注入供应链的革新元素。此举并非意在排挤原有商家,而是要通过改进供应链,减少经营开销,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为整个行业营造更公正、更良性的竞争氛围,推动香港零售业走向多元化、可持续的路径。
为什么是佳宝?
佳宝这家公司成立于1991年,在香港地区经营着90家店铺,拥有超过一千名员工队伍,主要售卖冷冻食品、粮油产品以及新鲜果蔬,它以提供实惠优质的商品作为经营理念,在香港当地被公认为重要的连锁超市品牌之一。
佳宝的创办人林晓毅,源自广东潮州。1980年,他前往香港,据他本人讲述初到时身无分文。1991年,林晓毅用3万元与伙伴共同经营一家肉铺。1997年,他与合伙人分道扬镳,在筲箕湾创办了第一家佳宝店。他秉持着微利广销的原则,凭借这种经营方式,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佳宝超市的经营中,林晓毅有自己独特的采购模式,就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进货,然后由他本人挑选商品,并且建立自己的运输体系,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加快商品流转的目的。据悉,为了获取优惠的价格,林晓毅在本世纪初就经常前往上海、新加坡、泰国等地参加食品展览会,亲自去发掘货源。他还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依赖香港本地的代理商,价格很难压低,业务也无法做大。据悉,佳宝约八成的商品为源头直采。
这种想法和京东可谓有几分相似之处。长期以来,从产地直接采购、从源头直接发货等都是京东颇具特色的经营方式。
京东的主要经营活动都基于供应链进行,它掌握的“从源头采购+直接发货+快速配送+多渠道销售”的供应链优势,是传统零售无法比拟的。这相当于去除了中间商获取利润的步骤,减少了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开销,因此商品能够兼具品质与实惠。
佳宝超市现在有数十种商品来自京东供应链,例如“阳光玫瑰”,这些商品采用产地直接采摘的方式,并且使用冷链整车运输,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四川抵达香港。
今年岁末,佳宝计划引进将近一百种京东自有商品和生鲜产品,包含各类水果、蔬菜、肉蛋禽类以及海鲜水产。京东会将其通过源头直供和直采减少的开销,直接转化为对消费者的优惠,使得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非常具有吸引力。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升级”香港零售业
可以说,零售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供应链的优劣。京东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供应链来进行的,其建立起来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方位布局和经营模式,正好也是香港零售行业目前所需要的。
香港零售业历经多年进展迟缓及人才外流,现阶段管理层普遍由七十年代出生者构成,这些人对于数字化变革的意志力不足,行事观念较为陈旧,导致难以突破现状促进革新,而传统店铺实现成功转型的实例极为罕见。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部门资料,2025年香港零售行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八点五,与内地的状况对照,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尚处在比较基础的阶段。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