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压油箱与不达标排放
我希望事实早日真相大白,相信各大媒体都会报道,如果你真的做错了,就应该站出来接受惩罚,这完全没有问题。
但我依然认为,没有人有资格在审判前就定罪。我推崇诚信,支持打假,甚至认为实名举报,即使抛开利益冲突的原因,出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初衷,还是值得敬佩的。
但最终拥有最终结论权的人既不是举报人,也不是媒体,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给出权威答复。
02
内部复旧之罪魁祸首是谁?
我觉得“内卷化”不只是价格战,除了比亚迪推出荣耀版,特斯拉频繁降价是否也引发价格战?去年东风雪铁龙低价也是受地方补贴推动,它是否应该为价格战负责?
价格战之所以被称为“战争”,是因为它不可能是一个人发起的,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试图把“内卷化”的原因归咎于某些品牌是不道德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与其说市场在内卷价格,不如说整个市场在内卷“人”。
当各个环节的工程师和员工日夜加班加点工作时,这算是内卷化吗?为什么原本的研发周期可以凭空压缩30%甚至更多?当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只关注“何时”来实现目标时,不都是内卷化吗?
不管“量”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我看来,大多数厂商其实都在量产。
但比亚迪被“干掉”后,整个市场会停止内卷化、健康发展吗?价格战会停止吗?降价、加班、裁员难道只是车市独有的现象?
这一切,难道是因为比亚迪“滚”牌,并“疑似”不按规矩出牌?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简单了。
03
何谓“不滚动”?
这张照片是汽车后备箱打开后的内部照片。这是一幅有趣的漫画,解释了汽车可调节的尺寸和可以装载的物品。它看起来像一本说明书。
它的材质并不稀奇,工艺也不复杂。但创作它的人的内心放松,却是弥足珍贵的。看到它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在一个人们只关心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而非如何创造乐趣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车堆砌着参数和配置表,但愿意把审美情趣和创意融入一辆车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时间。
每个爱马仕铂金包都需要工匠花费48小时手工制作,因此顾客平均要等待6年。
真正懂AMG的人,买的不是参数和外观套件,而是“ONE MAN, ONE”:虽然拥有全球最好的装配线,但依然为工程师提供独立的工作台,每台发动机全程仅由一名工程师组装,完成后会在发动机最显眼的位置安装一块镌刻有工程师亲笔签名的专属铭牌。
劳斯莱斯拥有一条让人津津乐道的4.8米长的车身线条,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花费两个多小时手工完成。
真正的奢侈,至少在某个维度上,是用金钱买来人们的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从高度工业化退化到工匠的水平。但至少,只有心态放松的人,才能创造出轻松有趣的产品。
我举个不太恰当但很好理解的例子:和牛、山鸡为什么比普通牛肉、肉鸡贵呢?就是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比较宽松,而且不是可以轻易大量获取的产品。
对于放松的人来说,时间更宝贵。我们最终购买的工业产品,是基于人类的时间而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靠堆砌和抄袭而来的产品永远不会溢价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轻松感是难得而又珍贵的,毕竟大家都太紧张了——紧张到汽车论坛里的言论变得激烈,甚至把问题的根源指向某个品牌,仿佛只要解决了这个品牌,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紧张到宁愿责怪别人,也不愿反思自己。如果自己的产品卖得不好,责怪竞争对手破坏游戏规则更容易。就像遇到困难时,向外找原因、抱怨总是很容易,但突破困境、找到创新解决方案总是更难。
我想表达的并不是对不公正的纵容——我想说的是,维护正义、等待结果,与做一个好人并不冲突。
正视不公平、不公正,是一种勇气;同时,昂首阔步向前,也是一种勇气。
勇气就是不会停下来并反复责备和抱怨。
如果你真的觉得整个行业的“内卷化”是不健康的,那么可以从自身“不内卷化”做起。让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有相应的放松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并通过产品表达出这种“反内卷化”的态度——可惜的是,现在市面上很多新产品追求的无非是像预制菜一样急功近利,甚至花时间做耐久性测试都成了一种奢侈。
而且,有谁愿意花时间去讲述企业文化这么“模糊”的故事呢?
比如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激励和带动优秀的人共同创造,而不是用KPI来督促人们拼命竞争、与时间赛跑。
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内部发生改变,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用我们所倡导的优秀价值观真正地去影响和改变行业?
不幸的是,最简单的选择就是闭上眼睛滚动。
突破内心、改变自己永远是最困难的。
04
论坛公关战的本质
为什么现在人们都在论坛上谈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一方面,CEO可能还背负着一定的热搜KPI——既然要上台演讲,就必须有金句、金词条,因为这是企业获得曝光、获得关注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中,一个东西在增长,另一个东西在萎缩,观众对你越有利,你就越有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
与其说这是观点的针锋相对,倒不如说这是一场公关战场。2024年的“论坛公关战”格外热闹,与市场环境、营销焦虑息息相关。
一方面,比亚迪遥遥领先,成为唯一一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另一方面,小米、华为等巨头的崛起,让传统汽车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营销焦虑。
如果能理解其中的起因,就很容易理解这场“公关战”为何有这样的氛围和走向。在汽车界,“黑暗森林法则”一直存在:德系车强势时,有烧机油、油纸袋的调侃;日系车强势时,有纸板车、经不起碰撞的车的传说。
如果你想戴上王冠,你就必须承受它的重量。
单从销量来看,比亚迪的确得分最高。难道它答对了所有问题?不可能。但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说它作弊拿了第一,这是否不公平、不公正?
市场领先靠的不是不犯错,而是少犯错,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问题上拿分,这样才能拉开差距。德系品牌靠的是眼光,最早大规模投入中国市场;日系品牌靠的是积累,多年教育用户更喜欢经济、耐用。
每一个领导者都在正确的时间获胜,做出别人不做的选择,并采取坚定而持久的行动。这也是比亚迪有史以来回答过最正确的“得分题”。
我们不能因为一家公司赢了这一轮,而且赢得很大,就盲目地认为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但我们不能因为一家公司赢得了这一轮,并且赢得很大,就盲目地认为它一定是通过作弊才赢得这么大的胜利。
我上面说的并不是比亚迪,我对任何市场领导者都是这样想的。
我可以理解这种营销说辞,但如果它真的上升到企业公关策略、营销方向的层面,则会缩小企业版图,最终决定企业发展的上限。
当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就没有必要偏袒、责备或担心。
对于我这个媒体人或者内容创业者来说,勇气不仅在于想说出来就说出来,更在于直面噪音的困境。
抬起头,走下去,继续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共勉。
(结尾)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