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购时若发现商品与描述不符,向客服寻求帮助已成为一种常见做法。然而,近期售后服务竟变成了诈骗和吸引顾客的手段,让人难以防范。
7月12日,北京市反诈中心揭露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不法分子通过网上店铺售卖商品,故意发送错误的货物或质量有问题的商品,随后以售后赔偿为名,诱导受害者完成任务,从而实施诈骗。消费者需警惕这种“假理赔”的欺诈手段。反诈民警对近期发生的案件进行了梳理,发现多个网购和社交平台,如抖音、快手、淘宝、番茄小说等,都涌现出了涉嫌诈骗的店铺。这些涉诈网店的营业执照大多属于个人工商户,所售商品种类繁多,从U盘、小风扇到大米、纸巾、手机支架等应有尽有,而且案件数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
不久前,消费者李先生在社交网络上的某家店铺购置了一套积木玩具,当快递送达并拆开时,却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包与积木无关的小苏打。于是,李先生与店铺的客服取得联系,客服要求他扫描快递包装上的售后服务二维码。随后,李先生离开了原购物平台,转而与售后客服在私人聊天界面进行了沟通。客服告知,李先生可以通过观看简短剧集来完成指定任务,一旦任务完成,他不仅能够获得货物的补发,而且还有机会赚取收益。
李先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应允加入群组完成任务,陆续进行小额充值观看短剧,并成功获得了佣金,随后他不断增加投入。客服以“操作错误”“账户被锁定”等借口,诱导李先生转账以解冻账户,李先生转账数万元后,却再也没有收到任何返款,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并非个例。王女士在直播平台上花费二十多元购得一瓶容量为两升的知名品牌洗衣液,然而收到的却是杂牌的小包装洗衣液。王女士立刻与商家客服取得联系。客服道歉说:“这完全是我们的失误,我们深感抱歉,我们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只要您不向平台进行投诉……”客服语气谦卑地恳求,接着要求王女士添加专属客服的微信。
客服为王女士办理了全额退款,随后向她提出,若能提供店铺好评截图,将额外给予她商品价格的双倍返利。这两项补偿措施使得王女士对那家店铺的好感大幅提升。随后,客服还向王女士推荐了一项投资黄金的任务,承诺投入500元即可获得600元的回报,且投入金额越多,回报也就越高。基于之前的信任,王女士毫不犹豫地投入了5万元,然而最终却遭遇了诈骗。
北京市反诈中心指出,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开设店铺,故意发送错误商品,诱使消费者向客服进行投诉,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诈骗引流手段。在所谓的“理赔”环节,骗子诱导受害者扫描快递中的售后服务二维码,或添加售后客服的微信,从而诱使受害者脱离原有平台,私下与客服取得联系,以此避开平台的监管。随后,他们通过让受害者完成赚钱任务、投资盈利或进行威胁恐吓等手段,实施诈骗活动。
张女士不幸也遭遇了相似的诈骗,其手段已转变为恐吓威胁。她在网上购买了一台高约一米的电风扇,然而收到的却是便携式的小型风扇。张女士与客服沟通,客服承诺退还货款并额外补偿,条件是张女士需下载某软件并完成几项刷单任务。张女士在执行任务时,客服以她的操作失误为由,要求她支付86000元以解冻店铺账号。若张女士不予以配合,客服威胁将诉诸法律,起诉张女士,并且进一步威胁称,这一事件还将对张女士家人的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得知面临诉讼,且还会牵连至家人,张女士被吓得对客服的话深信不疑,严格遵从。幸运的是,警方及时介入,成功截获了她转账的大部分资金,从而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警方提示
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正规商家在提供售后服务和理赔时,绝不会要求消费者先行转账或完成诸如投资黄金、刷单返利或观看短剧赚钱等任务。在购物维权时,消费者务必通过官方平台操作,切勿添加客服的私人微信,也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更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承诺高额赔偿的信息。
警方同时呼吁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对店铺开设进行严格巡查,并在客服聊天界面醒目标注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诈骗,致力于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