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顺丰控股正筹备在港交所IPO,有望成为快递物流领域首家“A+H”股上市公司;届时,菜鸟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如期而至。智能快递柜代表公司丰巢控股。已提交招股说明书。
事实上,快递物流行业发展以来,宏观赛马圈已经基本结束。在稳定的行业格局下,一些细分赛道成为难得的突破。尤其是在快递新规等政策的加持下,单纯的量低价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强化服务,成为玩家绕不开的命题。
当行业进入下半场,一些企业跃跃欲试,各拳出击的机会公平地摆在了各家物流企业的面前。
《跑马圈,皮球的进化》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的快递物流业已经从邮政EMS专营,逐步向民营快递企业放开。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间接造成了市场阵营的分层。
20世纪90年代,私人快递仍然稀缺,国有邮政系统仍然统一。 1993年,顺丰掌门人王卫东携10万元入局,成立顺丰速运。随后,宅急便入局,“三连一哒”也正式进军行业。
2003年,顺丰与扬子江快递合作,率先开拓航运市场,并荣获中国“国内第一家货运民营快递企业”称号。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投资创立淘宝,电子商务的大幕逐渐拉开。
新时代即将来临,人们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快递物流行业的格局也迎来了重塑。
其中,“通达”网点主要是加盟体系,承担着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后来“通达系”成为电商运输的主力军。最高峰时,圆通曾占据淘宝快递业务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以顺丰为代表的企业坚定押宝直营模式。快递、中转、运输、派环节均由快递公司独立运营。相比特许经营制,直营制模式对资产更重要,但更容易强化声誉。
2007年,另一家玩家京东也加入其中。基于自营电商背景,京东物流采用直营体系,打造大中、冷链、B2B等六大物流网络。至此,行业初步追逐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9年,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修改,首次明确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合法地位。随着“牌照”的发放,快递业的集中爆发来临了。
到2013年,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超过国有企业。也正是这一年,阿里联盟顺丰、三龙易达等企业,以及银泰、复星等集团组建了“菜鸟网络”。阿里最好的“整合”业务是在物流赛道上做出来的。
2016年前后,快递物流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纷纷上市。此后,一大批中小企业和二线快递品牌也难逃复苏的命运,快递物流行业整体增速也放缓。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周期,但快递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丢失,比如顺丰的货机储备、京东的供应链体系等;但对于各个公司来说,有的目光已经开始聚焦到对手的身上,降价、降价、降价、沉市已经成为常态。
在此背景下,快递物流企业的“肖像”逐渐清晰。顺丰、京东物流站稳住中高端市场,“通达系”牢牢掌控其他电商渠道,用菜鸟站补理由。
然而,对于与阿里关系十分密切的“通达系”来说,虽然阿里的资本股支持和订单有保障,但菜鸟整合数据,间接整合了快递公司的资源。钻进你的怀里。
去年年中,菜鸟以丹鸟为基础盘的“菜鸟快线”,采用直营模式,以放贷客户和交易为主。这样的改变,意味着新秀正式从幕后“融入”登上舞台。
眼下,服务同质化较高的今天,没有能力多条腿走路,也就意味着话语权。
对于所有物流玩家来说,下半场更高级别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同城“掘金”,有的目标“
有物流行业专家曾表示,行业的本质是你中有我,你中有你。在此背景下,赛道和细分领域的较量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快递物流公司也深谙此道。去年以来,同城场成为各大快递企业争夺实力的新“战场”。
事实上,早在2020年,菜鸟就收购了实时物流平台“点我”,探索同城配送。 2022年8月,顺丰还正式推出同城“半日同城”业务,切同城蛋糕被摆上了台面。
分析原因发现,在当前激烈的快递竞争中,同城价格将进一步摊薄,服务能力更受企业和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0.6%,增长潜力良好。
另一方面,同城业务的客户群体更加多元化,服务轨迹也很多。市场在传统快递和即时配送中需要同城服务。这是新玩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正是这些因素,为同程快车提供了机会,让赛道上的新老玩家也有了获得乐趣的动力。
今年4月,京东物流推出“云仓达”服务,提供同城达、半日达等服务。京东物流可以根据“云仓达”将货物送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然后由快递员配送。与传统运输相比,“御仓达”推荐的配送时限大幅提高,配送范围也扩大到30公里以上。
顺丰对细分市场的嗅觉也非常灵敏。 7月初,顺丰在香港正式推出同城业务。早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永棉旺和观塘区。后期业务将逐步拓展至整个香港。
基于同城运力建设,顺丰以“”品牌亮相港湾。顺丰还宣布“骑手每小时最高可赚取300港币”,这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7月份,圆通快递时效产品“专快”也迎来了,并在江苏、山东等多地布局。从市场反馈来看,稍微大一点的网点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代收+派送”。 ,大量快递员实现快进快出;同月,菜鸟旗下“菜鸟快递”也宣布进军同城配送市场,并在多地开展试点。以广州升级的菜鸟快递服务为例,可提供同城半日达服务。只要当天14:30之前下单就可以保证当天发货。
不过,虽然同城生意火爆,大众认知却相对有限。对于已经处于同城赛道的企业来说,若想在战斗中占据领先地位,提升品牌认知、占领用户心智将是未来的主要课题。
当然,如今的竞争更加激烈,每一个突破点都蕴藏着机遇,同城绝非“内卷”的终极战场。
“左手科技,右手出海”
经过多年的推进,快递物流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也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今年年初,在快递新规等一系列政策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声音并未停止。
从重速度到重效率,从重低成本到重质量转型,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服务边界的辩证思维。从主流企业的动作来看,未来或许会是一股新风。
首先,物流智能化无论从效率还是市场环境上都有前景。
对此,京东形成了一条包含“亚洲第一”智慧物流中心和数千个核心仓库的智慧物流骨干线。
在智能仓储网络的基础上,京东还搭建了“天地狼”机器人系统,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支撑供应链全面数字化。
顺丰、菜鸟在智能仓储方面的布局虽然稍晚,但也以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以及与AMR厂商合作的模式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智慧物流体系。菜鸟还利用信息化WMS仓储管理系统,将工厂物流与仓储物流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了难问题,平衡了效率与成本。
在AI加速布局的浪潮下,物流领域作为大模型落地的垂直产业大场景,各方新的争夺战也进入白热化。
去年以来,菜鸟和京东相继发布了基于物流行业的大模型“天机π”和“京东物流超级大脑”的数字供应链产品。行业加速进入“大模型时代”。今年以来,顺丰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风智”物流决策大模型,近期又推出了垂直大语言模型“风雅”。在保证模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然,快递物流企业“坚持”做极度消耗研发成本的事情,主要是从长远角度着力为业务赋能。
比如菜鸟的“天机π”可以发挥销售预测、补货、库存等作用。 “京东物流超级大脑”在遇到运营异常问题时还可以主动干预并给出建议。但总体来看,大物流模式的“混战”才刚刚开始。谁能利用这个更好的服务业务,未来就会有一个新的台阶。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已成为快递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瞄准跨境电商增量市场的菜鸟一直想成为“全球电商物流行业的领导者”。从布局来看,菜鸟已启动全球第二批EHUB建设,在全球运营超过80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在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服务。同时,菜鸟还积极打造本土电商服务体验的服务体验,自去年提出“全球五日”概念后,已实现全球14个国家的服务覆盖。
另一方面,京东、顺丰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经过2020年海外仓建设加速,截至去年底京东跨境网络仓储总面积已突破90万平方米。海外仓、保税仓、直邮仓数量接近90个。到海外。今年上半年,顺丰还推出“定期派送”履约服务,加大新加坡市场力度,力争打造海外物流新招牌。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速迭代扩张建设仍将是行业的主旋律,而这些机遇的背后潜藏着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水土不服等潜在挑战。
对于本土快递物流企业来说,当然,下一阶段是美好的,但我们可以着眼于稳定下来的时刻,有机会将中国物流的名片传播到世界更远的地方。
本站简单学堂,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分享网店运营知识,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